今年3月,中国篮球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
“中国篮协国家队人才库”。
很显然,这一人才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球员入选国家队时的一些争议,而根据来自官方层面的规定,“本方案适用于巴黎奥运周期内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备选人才的选拔工作;坚持先入库后入队。”
这也就意味着,想成为巴黎奥运会上的国手,球员们首先要进入这个人才库当中。
通常来说,以前的人才库只是教练员群体重点观察球员的一份名单,然而既然现在的人才库直接和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资格挂钩,那么人才库的选拔标准就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篮协的选拔标准,是近年来球迷朋友们很熟悉的VORP(累计胜利贡献值)。
简单来说,根据相应加权的系数统计,主要参考本赛季和上赛季的VORP,根据排名来确定入选人才库的球员名单,这一部分最多不超过30人。
然后,用45减去通过这一标准已经入选的人数,获得另一个入选部分。
这一部分球员的入选,只需要看上赛季的VORP即可。总之,这两部分球员相加,一共是45人。
而在45人之外,预留了两个名额给实力强。但因为受伤导致VORP不够高的球员,而在这之外,还预留了三个名额给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已经入选国家二队的优秀19-22岁球员。
对于根据VORP这个标准来选拔球员,外界舆论对此还是有着一定的讨论,毕竟根据这一数据确定的奖项,并没有让球迷感到足够的信服。
然而,中国篮协做出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出心还是好的,就像中国男篮著名教练,也曾是中国男篮和八一男篮球员的范斌指导在新一期《CBA挖掘机》节目中所说的那样:
“从目前体育总局搞这个人才数据库,他主要还是要把全国的,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年轻的、优秀的人才,放到这个人才库当中。为更好的青训体系去培训人才,那么为国家输送人才而做准备。”
所以,出发点还是好的,只不过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一些具体的情况,对标准和规则来做一些适当的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篮协通过数据来界定人才,确定人才库的方式,还是值得鼓励的。如今的职业体育,数据已经成为了绕不过去的评定环节,相较于过去的人力观察,至少这一标准还是更为清晰可见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才库的设立也可以让年轻球员更有干劲和动力。只要打出好的成绩,就有机会征战巴黎奥运会,毕竟正如卡特彼勒的口号——“实干成就梦想”,这是一句在竞技体育中亘古不变的真理。
新鲜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大吵大闹,希望人才库方案也能在尘嚣和调整过后,为中国篮球带来真正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