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像不能要求运动员的命中率能够达到100%一样,裁判也会有“漏判”和“错判”
首先,这句话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逻辑关系”错误。
因为如果运动员的命中率都达到100%了,那么还要裁判干什么?
而且运动员的命中率达不到100%,这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根本办不到,但是如果裁判员的业务水准足够高,是可以使得催发的准确率无限接近100%的。
所以,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姑且就认为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具体到CBA当中,裁判的问题是仅仅也会有“漏判”和“错判”吗?
而是有很多的“漏判”和“错判”。
甚至有的都简直到了离谱的地步,这是纯粹的业务能力低下的原因。身为篮协副主席应该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以及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在这里去为裁判去“辩护”,如果都这样,那么联赛也就不用进步了,甚至这个联赛办不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二、
每个阶段都会对裁判进行评测
之前一直听说过有所谓的裁判“评测”机制,但是,一直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包括这次徐济成副主席也还是没有说的很通透。
在这里个人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关于裁判的管理能不能也出具相关的规则,比如一场比赛的“错判”和“漏判”的次数或者占比达到了多少以上,就要进行相对应的处罚。
因为前面徐济成副主席也说道了,裁判也是这个联赛当中的一部分,既然这样,那就很有必要一视同仁了。
就像联赛对于球队、球员、教练员、工作人员还有投资者,一旦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言行立刻就能做出处罚那样。
可是,看了这么多的CBA,只见过联赛对于以上的这些人进行处罚过,还从来没见过对于某某裁判进行处罚过。
光这一点,说实话,就很难服众。
当然,这里不排除是真的有这么一个“评测”机制的,只不过是内部进行的,没有进行公布,我这些球迷无从得知而已。
可是徐济成副主席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裁判是独一份的存在,他们也是联赛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切的管理都是非常到位的。
这一下,个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了。
三、
有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千万不能凭自我的感觉去质疑裁判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个人一直都非常尊重裁判员这个职业,哪怕很多时候面对一些判罚和当场裁判给出的结果存异的时候,也会瞬间就去否认自己,尽可能的认同裁判。
想着他们就站在旁边,看的是最清楚的,而且,和他们相比,个人毕竟还是要“业余”很多。
但是,随着这些年网络媒体的愈发发达,包括转播技术的日益精进,很多动作不再只是一闪而过,而是有了非常清晰的慢镜头回放。
当那些动作明明就不是犯规的时候,裁判当场给出了犯规的手势,当那些动作明明就是犯规的时候,裁判却选择了视若无睹。
这个时候,我还是以为是自身专业知识积累不够。
直到解说员是全国知名度非常高的那几个媒体人,甚至有的还是知名运动员退役转行的,当他们都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时候,才慢慢意识到,或许真的是裁判出了问题。
然后赛后上网再一看,原来全国的大多数球迷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最神奇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一个赛季零星出现几次,而是一个赛季出现无数次,然后每个赛季都丝毫看不到任何有进步的迹象。
所以,请问,这样的裁判为什么不能去“质疑”?
稍微看球时间长一点的球迷,一定对徐济成副主席当解说员印象深刻,那个时期他作为新华社体育部的领导,包括高级记者等,在解说比赛的时候,看到裁判员有不公允的判罚经常是毫不留情的一语道破。
曾几何时听说他要去中国篮协担任高职的时候,一度很是欢喜,觉得中国男篮的“春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毕竟曾经也是站在“中立”视角看出过问题的。
但是,现如今一看...
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就必须要对CBA的裁判做出多么凶狠的“惩治”。而是这么多年他们的业务水平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如今篮协既然口口声声都在谈“改革”,那么可不可以真的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进步的举措出来。
不奢望能够朝夕而至,至少能有一个想要变好的开始,或者说不至于不像现在这样,仅仅几句话就把这么严重的问题给轻描淡写的“化解”了。
让大家下次连再谈论的欲望都没有了...
我想,这才是最可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