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前赛的历史由来已久,从1978年NBA就举办了季前赛,进入20世纪以来,NBA发展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联赛体系,从选秀大会、季前赛、季后赛、夏季联赛到NBA发展联盟,NBA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球员流动框架;而赛事的关注程度却是与赛事的时间安排成反向趋势、季后赛尤其是总决赛无疑是球迷最为关注的赛事,其次是常规赛,最后才是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可看可不看的季前赛。然而NBA官方却不这么认为,季前赛的赛事安排对于NBA接下来一个赛季的流程走向和收视率导向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扩展NBA商业版图,实现NBA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从1978年起,NBA已经在欧洲、亚洲、美洲举办了138场季前赛和常规赛。尤其近些年NBA对于亚洲市场越发地重视,尤其是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从2004年开始,NBA就把季前赛搬到了中国,关于这场季前赛举办的开端,无论是NBA还是中国举办方都希望能够打开彼此的市场实现商业互利,而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无疑就是姚明,最初NBA中国赛尽管在1999年中美双方就已经开始协调沟通,但是如果没有姚明的出现,恐怕还要再延后2、3年,最初NBA中国赛基本上都在北京、广州两地举行,从2010年上海梅赛德斯中心体育馆启用之后,就把赛事场地定在了北京、上海两地,最近两年则是将比赛地点定在了深圳、上海两地,而除了北上广等地之外 ,NBA还在台北小巨蛋举办了几场季前赛,而无论是北上广还是在台北,每次季前赛的举办,现场都会座无虚席。
时至今日,NBA每年的4月份就会确定10月份的中国赛球队名单,每年举办中国赛已经成为NBA的惯例。除了亚洲市场,在美洲市场、欧洲市场上NBA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早在上个世纪,NBA就曾经在墨西哥、西班牙和法国等地举办了季前赛,NBA季前赛对于NBA官方来说,收入并不是特别地多,或者举办海外季前赛的目的并不是指望一场球赛赚大钱,NBA的收入板块主要是由票房、广告赞助和转播版权收入三部分组成,对于海外季前赛来说 ,一般都由海外承办地承担所有NBA人员的当地花销,而门票收入则由当地承办单位拿走部分,按百分比抽走收入,一般来说当地承办单位拿大头,NBA或者按分成或者拿固定资金,比如2004年的中国赛NBA官方从门票收入中直接提走了350万元,发展到现在,一场中国赛的收入轻轻松松过千万,单场的广告赞助和转播收入反倒不及门票收入,而当地主办方除了门票收入外还有经过NBA官方授权的场地周边的收入,扣除NBA官方抽走的部分收入,当地累计收入基本都能保证过千万,NBA中国赛的官方收入也是逐年增加,但是对于NBA联盟来说,中国赛的传播意义远远大于一场几百万上千万的收入,同时对于NBA官方来说海外赛事除了当地承包当地花销之外,其他时间内的开销都需要由官方来支付,所以海外季前赛对于NBA文化的传播影响是NBA最为看重的部分。
对于当今的联盟来说,唯一的海外现场传播NBA文化的机会就是季前赛。所以NBA对此无比地重视,NBA联盟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球员储备与选拔系统,虽然每年都会有海外赛事的举办,但是大多数球队还是在美国本土,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季前赛是不收门票的,在最近的几年里,季前赛也开始收门票了,而在2015年,腾讯接手NBA的网络转播权后,对于某些场次的季前赛也开始收费,归根到底,季前赛还是一个为球队热身的比赛,只是NBA充分利用了时间上的可发挥空间,将季前赛的商业价值和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挖掘了出来。
以上就是nba季前赛不出力的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