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全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要5分钟;
降薪,总是痛苦的;
球员不愿意降薪,俱乐部也不愿意?!
谈降薪,需要有一只“出头鸟”;
昨天,我们讨论了英超联赛降薪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会引申出另一个话题——中超会降薪吗?但这是一个有点得罪人的话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加薪的时候,大家开开心心,降薪的时候,谁会给笑脸?更何况有几个人会自己提降薪?这也是为什么媒体对这个话题的热衷程度远比足球圈人士要积极的多。
球员哪会自降薪酬?
扪心自问一下,你工作的企业并没有显露出衰退的迹象,你会产生降薪以求同舟共济的想法吗?这是人之常情。毕竟降薪这件事情是切肤之痛,不到万不得已,利益直接相关对象绝无主动提出的积极性。
艾志波
到目前为止,中超球员里只有武汉卓尔球员艾志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写了一千多字的长微博,明确表达反对降薪。但就是这么一条微博,现在也删掉了。可见这个问题引发的争议超过了艾志波能承受的限度。
为什么?因为中国球员的薪酬水平和实际能力倒挂。之前有家网站“体育情报”发布了2019年全球体育薪资调查报告中,中超以120.7万美元的平均年薪排名足球领域第六,仅次于五大联赛。但中国男足的水平在亚洲范围内已经沦落到踢四十强赛都非常艰苦的地步。所以,球迷觉得中国球员配不上这么高的薪水。
中国球员高薪有历史原因。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中国的足球环境当中,天平一头优秀球员的数量很有限,而天平的另一头是巨量涌入的资金,造成的结果就是头部最优秀球员的薪酬一定虚高。而市场定价会以“头部产品”的价格作为参考依据。于是所有球员的薪水就水涨船高,到了现在球员薪酬开支已经成为拖垮中小俱乐部的大包袱。
俱乐部也不想降薪?
那为什么在这样的处境当中,并没有看到一家俱乐部站出来谈球员降薪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足球俱乐部有两套完全不同的经济逻辑。欧洲足球俱乐部自体造血能力强,能够通过电视转播分成、比赛日收入、奖金分配、纪念品销售等多种渠道来获利。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联赛停摆之后,欧洲俱乐部现金流断裂,面临破产的原因。于是球员们为了整体行业利益,一同降薪,共度时艰。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这几个板块对中国职业联赛的俱乐部而言,不是主要的赢利点。比如说联赛分红。有媒体报道,2019赛季中超联赛平均分红在6000万人民币以上。冠军恒大为6500万,最后一名人和为6200万。这个数字看着很“天文”,但相比俱乐部的运营成本来说,分红又是杯水车薪。分红是以“万”为单位,而成本则是“亿”为成本。大多数俱乐部维持运营依靠的都是背后母公司在“输血”。
足协曾公开过一份职业俱乐部财务成本分析:2016赛季中超16支俱乐部总收入70.82亿元,亏损39亿多,收入64%来自商业赞助,也就是母公司的投入。在当下环境,中超俱乐部的抗压能力反而显得比欧洲同行更强了。所以,如果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没有遭遇运营上的困难,那俱乐部不会主动向球员去提“降薪”这样“伤士气”的想法。
相比NBA这样资方总是希望压低球员整体薪酬水平的职业联赛,中超的劳资双方在这方面显然就要和谐的多了。
足协近期和俱乐部进行协商
所以,真想在“降薪”上有点作为,那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当出头鸟——最合适的对象无疑是中国足协。足协在两年前出台了约束俱乐部投资人的“四大帽”政策,刺破中超、中甲投资泡沫成为大趋势。但为什么足协到目前还按兵不动呢?
一方面可能是中国足协也在寻找更高的背书对象,为俱乐部减薪找到理论依据。有国内媒体报道,国际足联已经将“国际足联-洲足联疫情工作小组”讨论的内容,发送至相关协会。国际足联在文件中给出了两个指导性意见:“第一,鼓励俱乐部、球员、教练等展开协商。达成“可接受的集体协议”,在联赛或活动暂停期间减少合理或相当数量的薪水。第二,允许在联赛和活动暂停期间。所有双方的协议包括俱乐部、球员、教练等各方全部都暂停执行,只是提供给球员、教练以合适的替代收入,直至联赛重新恢复。”
另一方面,足协如果直接出面协调减薪的事情,那就违背了之前逐渐放权给中超公司的趋势。有报道称,足协明天将在上海开会沟通诸如联赛开赛日期、准入、俱乐部人员减薪等事宜。
从程序上来说,“降薪”应该是中超公司和足协共同协商的结果。而无论这个协商的结果是什么,是降薪亦或不降薪,都应该得到尊重。
佳男
五星体育广播主持人、评论员
《体坛怡佳壹》 17:00 - 18:30
阿根廷队的忠实球迷,93年开始支持阿根廷之后。该队再也没有收获洲际大赛冠军
五星体育广播
动听全天候,体育第一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