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震惊世界的比赛,阿根廷1-2惨遭沙特逆转。
劳塔罗的世界杯首秀,就以这样诡异的方式结束:梅开二度。却两度被吹掉,以至于赛后劳塔罗被数据机构评出了超低分,理由是,全场比赛有效射正次数是0。
赛后中外球迷是各种恶搞。
如《米兰体育报》、天空台等诸多媒体,都表示,高科技投像技术虽然很炫,但进球被吹掉存在争议。
比如意大利裁判界不少权威就指出:成像技术显示,劳塔罗越位了一条左臂。
按规则的话,球员的上肢不属于“有效比赛部位”。为什么会被吹罚越位?
也有观点指出,手臂虽然不算有效比赛部位,但头部要算,也许头部存在“体毛级越位”呢?
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吧。
一个判罚的问题,是小事。
在欧洲,很多业内人士以“劳塔罗风波”为引,开始讨论一个大命题:“人”判罚,和“人工智能”判罚,存在较大区别。
VAR技术投产后,视频技术就成为裁定越位的关键工具。
但之前,判罚主要靠“人”,靠那些在VAR视频室的人,或者专门去场边看视频的主裁,审视视频资料,以此为据,做出判罚。
好处是,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尺度由人来掌握。
坏处是,裁定的时间太长。官方号称通过VAR裁定一个越位需要70秒时间,但实际上在五大联赛、欧冠等赛事里,做出一个裁定耗时3-5分钟是常有的事。
2022卡塔尔世界杯所采用的这个“半自动识别系统”,却有所变化。
这项技术的卖点是“快”——号称可以将VAR裁定的时间缩短到原本的1/3。
但这项技术对“人工智能”更加依赖,是一种“半自动”机制——由“人工智能”做出预警,提醒裁判,是一切的前提。
可是“人工智能”能否分辨出“有效比赛部位”越位和“无效比赛部位”越位之间的差别?这是否会产生一些问题?至少,很多行家对此表示担忧。
在这项运动里,新技术的使用,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难题,这是无可避免的事。
两个进球被吹,对劳塔罗的心态、状态形成了较大影响,也是时运不济。
好在,赛后,劳塔罗再次证明,他被认为是阿根廷的“活力担当”、“斗志担当”,是有道理的。
赛后,梅西等人非常失落,向现场的阿根廷球迷致歉。
劳塔罗则不同,他不但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直面怒火中烧的阿根廷记者。而且在走入更衣室通道之前,拍红了巴掌向他的队友鼓劲:打起精神,接下来要踢两场决赛!
首战落败的阿根廷已经被逼到悬崖边缘,但只要斗志还在,那么希望就不会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