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上期对队内球员情况的详尽分析,结合主编执教风格制定的“4-2-3-1”战术,终于迎来检验的时刻。
欧冠预选赛面对来自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鱼腩球队,不出意料地均取得大胜,亨特拉尔扮演了“虐菜大王”的角色,看来深得鲁能名宿宿茂臻的真传。之后的联赛中,除了主场被弱旅FC Emmen逼平外,前两个月的比赛均取得,战绩看似不错,但战术中隐患多多。
亨特拉尔
宿茂臻
当时引擎的缺陷让人颇为恼火,譬如单刀不进,边路传中踢后卫身上出底线,被AI后卫解围球打身后(AI的单刀也总是不进)等问题,甚至郁闷到怀疑人生的地步。除了上述问题,预想的两翼齐飞战术也没有打出来,很大程度都是靠着塔迪奇超强的个人能力取得胜利。而到了11月份,面对sc Heerenveen、Feyenoord Rotterdam、Heracles Almelo的联赛三连平,彻底为主编敲响了警钟。战术不变,必死无疑。
在不改变阵型的情况下,改变球员场上职责是一条快捷的方法。尤其是边路和中卫位置。
边锋位置上,主要职责有三种,分别为边锋、内切型边锋、内锋,其默认设置如下。
边锋-策应
内锋-策应
内切型边锋-策应
可以看出内锋与两种边锋最大的区别在于接球位置,内切型边锋拿球后会和内锋一样。更多地向中路带球,准确说应为肋部,即对方中卫与边后卫中间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制造对方后防线的空当,而边锋似乎注定要为边线而生,如球员没有内切习惯,就将一直呆在边路,不是传中就是突破后传中,然后获得一个进球概率不大的角球。
边后卫位置上,主要职责有两种,分别为边后卫和全能型边后卫,默认设置如下。
边后卫-策应
全能边后卫-策应
边后卫无任何特殊设定,显得较为中庸,而全能型边后卫则更像是站在边后卫位置上的边锋,加上默认“灵活跑位”的设置,使其在没有内切选项的情况下,在有机会时也能及时内切制造威胁。
因此,边路使用“内锋+全能型边后卫”的组合。
内锋踢法是目前国际足坛进攻球员的主流,以梅西、内马尔、格里兹曼为代表。他们不再像传统边锋那样,左脚球员踢左路,右脚球员踢右路,而是左脚球员踢右路,右脚球员踢左路,他们具备出色的带球、传球和射门能力,拿球后更多在大禁区边缘活动,既可以直接射门,也可以做球给边路或中路球员做球,苏亚雷斯刚加盟阿贾克斯时便是这样踢法。
与苏亚雷斯合影的少年是谁?
第一位全能型边后卫的代表,非麦孔莫属,虽然麦孔的巅峰期短暂,但他为后来的边后卫发展指明了方向,堪称以为划时代的球员。全能型边后卫对球员奔跑能力要求极大,攻防两端都需要高度参与。且须配有中后卫或防守型中场,在其压上进攻时防止对方边路反击
实战中,内锋站在肋部跑位拿球,边后卫靠近边线拉边扯动,避免了二者跑位重叠,同时,内锋要设置“灵活跑位”,这样有利于球员创造力的发挥,最大程度开发球员潜能,偶尔在来一个神来之笔,这些都不是不可能。
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除了应有的防守、抢点能力,中后卫的控球和传球能力越来越被人重视,以往在篮球场上才有的控球后卫,在足球场上越来越多,减去了中场过渡的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反击速度遥遥领先。
出球后卫-协防
出球后卫-阻截
出球后卫-防守
开始时,两名出球中卫的职责都选择防守,两个的个人设置中“坚守位置”被点亮,很少会给其它位置补位,有时甚至另一名中后卫位置空位且有对方球员带球,也不会去补位,造成对方球员拿球直接面对门将。后来将两名出球后卫,改为一个防守,一个协防,或一个阻截,一个协防,效果均不理想。最后,索性将两名出球后卫都改成协防,两人在防守时相互补位,起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颇有些勇士队无限换防的味道。
而为了避免经常被对方打身后,将后防线均设置成后撤,这样后卫与门将间距离被缩短,压缩对方反击空间,同时遭遇线也设为后撤,让进攻球员也参与到阵地防守中,如遭遇线与后防线离得太远,则阵型显得过于松散,容易被对方抓住空当。
战术调整得当,Ajax扬帆起航,联赛更多用于练兵,欧冠才是真正的舞台,主编有故事,你有酒吗?
若想知道主编有什么故事,请看下期《我们与C罗有个约定》。
C罗与Ajax间会有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