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吃过两次,看起来菜色品种琳琅满目,但是在那个汤里一涮,出来的味道都一样,第三次再叫我去,我就不想去了。
麻辣烫原属四川火锅类小吃,据考证起源于崛江之滨,四川省乐山市牛华镇,最初是由纤夫创造的简便易行而又独特的吃法。
主要是方便,在江边垒起石块,支起瓦罐,捡拾一些树枝作干柴生火,舀几瓢江水,放入菜料和调料,既果腹又驱寒、祛湿。
当然,现在的麻辣烫,没有那么简单,食材和调料都有很大的改进,味道要鲜美很多,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任何食材放入汤中,入口的味道还是差不多的。
中国是餐饮文化大国,各地特色明显。流派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菜、苏菜、粤菜、川菜、称为四大菜系,后又有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八大菜系。
麻辣烫是好吃,年青人中很有市场,但未必合众人口味,这就是需要多样化,细分化。
如果一条食街上一字排开的都是涮锅,也会让人倒胃口:我想要杨州狮子头本帮炒鳝糊,为什么必须吃麻辣烫?
开篇说得那多,其实是想引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前不久体育总局一刀切地让所有运动员,不管是田径、游泳、球类,甚至是棋类的,都要进行体能测验,都要进行3000米跑、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的测验,不达标的不许参赛。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许多运动员纷纷在体能测验的标准前落马。其中不乏名将,一些创造了最新纪录的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队的整支队球员都达不到标准,参加不了决赛,创造了世界级的笑话。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标准,可能非运动员也能做到,为什么运动员就做不到?
这是个低智商的问题,好比质问围棋运动员为什么打不过业余时间练散打的爱好者?理由是:你不是运动员吗?在他们眼里,运动员就是要像牛一样能跑能踢。
人们等着看,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会不会有人因为达不到体能测验标准而落选,谁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前天,国家体育总局终于坐不住了,副局长李建明表示,体能测验仅是督促运动员加强体能的措施,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选拔。
虽然羞答答,还是作出了“澄清”。
不管这样的澄清是否经得起推敲,比如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那么低水平就有影响?这个前题本来就不存在,因为低水平运动员连国家队都进不了,何来参加奥运会之说?
好了,不去推敲这些字里行间的游戏了。尽管回应晚了些,还是要给国家体育总局点一个赞,无论是否承认,这终是亡羊补牢,及时纠错之举。
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少见。
前几天南下游玩,途经温州,但见市面萧条,酒店生意清淡,连街上行人也少了很多,与10年前我所见的完全不一样。是疫情的原因吗?的哥说,好几年了,现在生意都不好做,一天拉不到几单。
温州的朋友告之一二,当年温州创造了“温州模式”并在全国盛行,温州市场一派繁荣。后来,有一些管理部门看到“油水”多了,开始提高了各方面的收费,仅工业用地就涨到100万一亩,比同期江苏甚至上海的还要高出好几倍。
还有个别管理部门朝南坐,官腔十足,服务不到位,比上海等地的管理水平差得太远。
结果,老板们纷纷“逃亡”,把企业转移到外地,仅几年时间,温州人去楼空,繁荣不再,地方税收大大减少。
管理部门后悔不已,于是再奔各地,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劝老板们回乡,但效果不明显。
这个例子也从侧面告诉了一个教训,管理层做任何事,切不可贪一时之快,滥用蛮力,脱离了科学和专业,有些自以为用心良苦,有利事业的决策,其实却是疑问手,甚至是臭着。
再回到体育总局的体能测验,纵有天大的好意,但这种不合逻辑、缺少专业精神的行政命令,不经专家考证,结果一出台便成笑话,已经让自己在公众面前失了大分。这种形象的丢失,不是日后拿多少金牌可以补救的了。
最后,再加一个身边的例子,街上的店招,前几年硬推统一,大小颜色,风格字体都一模一样,引来社会巨大的质疑。这种做法,不仅陷入形式主义,更可能扼杀掉城市的活力。现在终于出现扭转,人民网还发文批评得极其到位:“被统一的中国店面招牌,丑得整整齐齐”。可见,做任何事情,拍脑袋乱决策,其害何及之深。
麻辣烫是好吃,但有人不能碰辣,你就要硬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