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沙特的“面子之战”,国足通过点球幸运逼平又一亚洲劲旅。四个多月前,国足同样很幸运地逼平了另外一只亚洲劲旅——澳大利亚。更富戏剧性的是,两次获得点球的过程简直如出一辙:向对方门前输送过顶长传。队友在禁区内积极抢点攻门,导致贴身防守队员忙中出错,不幸被皮球击中手臂,送国足点球大礼。
国足获得的这两个点球,只是一种偶然。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当然不是什么战术,既不可控也不可复制。不过,无论是当时李铁在场边大喊“找点球”,还是国足实战中通过两个高度相似的点球以弱平强,都提醒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国足“找点球”背后的战术逻辑。事实上,看似荒诞不经的“找点球”背后,是国足在浓浓的求生欲之下,本能的一个求生之道。
这个求生之道在李铁的嘴里不经意间被简化成了“找点球”。如果放眼未来,其内涵则是:国足需要有自知之明,在战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放低姿态甘愿密集防守,并重拾“头球队”的传统。
国足这两个点球,之所以能换来两个意外的积分,首先是防守要做好。这两场比赛,虽然面对的都是实力更强的对手,但是国足防守上基本上拼劲了全力,没有太多的致命失误,失球都只有一个。所以凭着幸运的点球,改变了比赛结果。试想,如果自己的篱笆没扎紧,像首场与澳大利亚遭遇战那样,稀里哗啦被对方打进三个,“找点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其实,李铁自从首战高位逼抢失利后,就已经在战术上极端保守,密集防守成了球队的主旋律。这不失为一种务实之举。虽然场面难看,但是做好防守也是国足目前还能主动去提高的不多的战术环节了。
防守与进攻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更需要球员出众的个人能力作为基础,前者则可以通过强化战术纪律来弥补球员单兵能力的不足。
中国队中并没有伊东纯也、三笘薰这样速度、意识、技术俱佳的进攻队员,加上难以继续指望通过归化球员来提升进攻。所以,国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亚洲强敌面前,进攻端都是明显的短板。
倒是在更强调纪律而不是创造力的防守端,国足存在战术提高的空间,并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当然,要坚持密集防守的战术,也不是没有挑战。遇到强队可以心安理得地龟缩防守,但是遇到越南这样传统的“手下败将”,国足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如果球员状态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还不甘心密集防守,加上进攻端坚硬的“天花板”的存在,国足输给越南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战沙特,国足的状态仍然较为低迷,但态度却好了很多。这种态度的转变,集中体现在球队重新采用了难看却颇为有效的密集防守的战术。国足虽然前八十分钟都没有一脚射门,但是凭借“堵枪眼”的决心,还是很幸运地没有让对手将比分继续扩大,最终熬出了“找点球”的机会。
以国脚的实力和青黄不接的现实来看,放低姿态密集防守扎紧篱笆,将是国足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接受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过顶长传冲击对方球门,而不是过度依赖复杂的地面渗透,则是国足以后在进攻端应有的自知之明。
虽然通过这样简单有效的高球冲击,迫使对方失误送点球的概率很小,但是这将是未来国足应当强化的战术方向。我们看到,无论是面对沙特还是澳大利亚,当我们能够向对方球门前实施空袭的时候,对方防守压力也会陡然增大。当然,澳大利亚的主力中后卫,拥有很好的防空能力的苏塔缺阵,削弱了澳方的防空能力,给了当时中国队空袭得手的机会也是客观事实。但是,中国如果能够重拾“头球队”的传统,系统性地加强对方门前制空权的争夺,进攻上会有更多的机会还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密集防守,还是“头球队”似乎都不是什么光彩的标签。但,正是这样简单的战术,更适合技术相对粗糙,又缺乏创造力的国足。
当进攻端本来寄语厚望的归化球员已经实现了“动态清零”,李霄鹏还需要将已经改行踢了四年后卫的于大宝勉为其难地作为替补前锋派上场时。李铁那声嘶力竭的“找点球”其实也就不再可笑,其背后的无奈的战术逻辑,倒是中国男足层面未来必须要重视的求生之道。
毕竟,就男足本身而言。联赛、青训这些系统性的问题不是他们可以解决的,他们能做到的是:清楚认识自己的实力,做到自知之明,在战术上找到出路,并坚持下去,直到中国足球的生态发生真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