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从起源开始就不是跟英国足球那样自然发展的,中国足球从诞生之初,就包涵着中国人对其远高于足球的期待。
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属于蹴鞠的荣光,也曾“培养”出来过有着上古“球王”之称的高俅。但是,古时候的蹴鞠跟从英国起源的现代足球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以高俅为“球王”的说法只是现在中国球迷的调侃和笑称。
关于高俅的传说是当代中国球迷的自嘲
现代足球在中国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清末民初。从诞生伊始,中国足球就包涵着中国球迷高出足球的期待——觉醒年代的中国有志之士想要通过足球打垮“东亚病夫”的标签。
中国足球从诞生起就背负了民族复兴的重任,这一份期待造就的诞生,与从民间逐渐普及并演化出联赛的英国等欧洲国家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的。
当时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就是这样的先锋,这所学校虽然在还很蒙昧的中国办学,却坚持了西式学堂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学传统,配置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在校内创办了中国第一支足球队。
圣约翰大学创办的足球队引起了轰动,这支球队的队员全部由学校的中国学生组成。教练是学校专门雇佣的外籍教练(这些人应该就是中国足球的第一批外教,外国人是从最初就伴随着中国足球的)。
由于正处于清末,男子须留满族传统的辫子,为了防止辫子对踢球的阻碍,球员们不得不把辫子缠成一团盘在头顶。这样的场面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上海圣约翰大学足球队也被称之为“辫子军”
不仅仅是圣约翰大学,包括作为交通大学前身的南洋公学,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并且与圣约翰大学时时切磋,促成了最早期的“上海德比”。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甚至亲自为学校创作了一曲足球歌:
南洋,南洋,诸同学神采飞扬,把足球歌唱一曲,声音亮。看!吾校的十个足球上将都学问好,道德高,身体强……一开足,个个生龙活虎,真不愧蜚声鸿誉冠我邦......
著名爱国教育家——唐文治先生
不仅仅是在上海,作为北方开放城市代表的天津,同样是现代足球在中国的诞生之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天津城。
英法军队的士兵在天津的兵营中修建球场,进行足球比赛,引起了天津人民的好奇,同时也引起了一部分开明人士对两国国民体格能力的反思。
在英国留学的严复认识到了足球对于国民强健体格塑造的意义,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一。严复成为了足球的倡导者:1881年,严复担任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洋文正教习”,将足球纳入课程设置中的“操法”一科,并聘请英籍美国人担任足球教官。
这样的措施引发了天津各个新式学堂开展足球教育的热潮,这样的热潮在新学书院催生了天津的第一支华人学校足球队。
有趣的是,这支球队同样被戏称为“辫子足球队”。这支球队后来成为了整个华北的足球劲旅。之后,又联合成立了“体育联合会”,举办了中国北方较早的足球联赛。[5]
“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
上面的这几个故事,是中国现代足球萌发的大时代中的几个小剖面,它们形象生动地体现着中国足球背后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责任。
当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时候,第一支中国国家足球队也在此期间诞生了。
这支国足里面拥有着各个开明人士多年发展足球所积累下的经验和成果。对抗亚洲国家,中国国足具有十足优势,那个时候的中国足球,是羸弱贫困的中国人为数不多的骄傲。
日本报纸曾经这样称赞中国足球:“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6]
早期的中国足球队
1936年,中国国家队受邀参加柏林奥运会。这是中国国足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与欧美国家竞争,因为中国足球的辉煌战绩,海内外同胞都对球赛抱以了极大的期望,因为,足球或许是那个时候中国唯一不被外人嘲笑的项目了。
当时有一句话是:不论国内海外,也不问新手或宿将,凡我中华足球选手,务求网罗无遗,以期组成一个全国精华荟萃的劲旅,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7]
无论是民间的足球文化发展,还是中国国家队的起源,中国的足球都肩负了民族的荣誉感,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之下而快速发展起来的。
其实,很多的失望,往往都因为我们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