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即将揭幕,是擂响战鼓的时候了。这一回绿茵大战什么是老一套,什么是新看点。无论世界足球运动的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饶有兴致,就像一台大戏的编导和演职人员,紧盯着幕布的抖动,自己精心制作的产品马上就要展示在世人面前。
不是节日,胜似节日,这就是世界杯。它给数以亿计的人们带来兴奋和激动,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大起大落,狂喜和沮丧在同一时刻迸发。即便与参赛球队毫无干系的球迷,仅仅因为对某些球星和战术的好恶有别,也会有意无意地选边站队。
对于现代足球运动这种近乎奇特的功效,很多专家拿出了无数种解释。对足球并无深入了解的人们也愿发表意见,从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乃至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加以分析,有些结论貌似理由充足,也有些说法颇像奇谈怪论。足球运动完全不在意这些纸上谈兵,只要有一块平地、两座球门或象征性的标志物,它就会欢快地在其间滚动、跳跃,调动人们为它付出精力、体力,还有财力。
世界杯创办已有92年。早先,国际足联一再劝说,也只有区区13支球队参加了第一届世界杯赛。如今,容纳32支球队的大赛仍显体量局促。再过4年,人们将看到48支球队登台的全新世界杯赛,光球员就有1000多人,这是任何单项体育竞赛都无法相比的超大规模。即便如此,国际足联211个会员组织当中,曾进入过世界杯决赛圈的也不过1/3左右,其中的常客更少,不少球队偶尔来此走过一遭,包括中国队。半数以上的国际足联会员至今仍没有实现零突破,在世界杯参赛记录上一片空白。下届大赛扩容的初衷是确保高水平球队不会在预选赛落榜,还是为帮助足球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改写历史,也只有踢过才知。
此刻,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球迷数量也最多的中国,人们关注世界杯的兴奋度不及以往那么高,舆论的兴趣也淡了不少。一方面,比赛本身与中国足球搭不上边,虽然都愿意跟中国一起玩,但竞技档次之差不是赛事规章所能解决的。中国队一而再、再而三地跌在世界杯门槛之外,甚至倒在距离门槛还远的地方,原因真是难解。另一方面,世界杯巨大的开销和利益不受任何影响地继续膨胀,成为扩大交往和增加互利的渠道,中国的介入越来越受欢迎。卡塔尔世界杯的球场、东道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海量的球迷用品和世界杯纪念品,无不含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智慧,“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世界杯的商业合作对象早已从美国企业、日本家电,转向中国。
不管怎样理解世界杯到底有没有中国,只要赛场上没有中国队,仍是难以抚平之痛。每次去看世界杯,告诉老外“我来自中国”。就是不像在奥运赛场边那么得意、自信,老外的眼神也跟在奥运赛场面对中国人时不大一样,似乎在发出疑问:“中国人到世界杯来干什么?”当学生总会遇到尴尬,中国足球很想学点什么,但老外拿走中国足球的学费,留下的是批评、抱怨、不屑。中国足球要解决的是校正发展之路,而不是下一笔学费交给哪国教练。
还说卡塔尔。一个中东小国,30多年前便开始跟中国队面对面地竞争世界杯“入场券”,不只一次挡住中国队的进军之路,但自己也没有取得过一次参赛资格。如果比较两队进入预选赛最后阶段的次数,卡塔尔比中国还多。
世界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没有必要非此即彼。最大的热闹与最深的门道并存,供人们各取所需,也希望不喜欢足球的人们从此有所改变,这才是世界杯。从中国足球的角度看,兼顾赛场内外是发展中的必然,纠结某一方面、某一局部,反倒连累其他。想当年,世界杯赛场上有不少日商广告,可日本队没有份儿,日本也没有形成规模浩大的球迷群体关注球队何时能打进世界杯。中国足球不但要看到与亚洲一流水平的差距,还应将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打牢,将世界杯情结充实拓展为健康的足球文化。相信中国足球迟早会把路走好。(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