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进入尾声了,亚洲球队并未在成绩上取得突破,可是他们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除了东道主卡塔尔比较拉胯外,伊朗、沙特都打出了气势,而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屡克强敌,闯进了淘汰赛;尤其是我们的“邻居”日本男足,他们的表现无疑是梦幻级的,先后击败了世界杯冠军德国、西班牙,在常规时间逼平克罗地亚。
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在世界杯展现自己的风采,而我们的中国男足却只能躺在沙发,吃着海参,并在电视机面前羡慕、嫉妒;其实我们也曾经在12强赛中与日本、沙特、澳大利亚较量过,可惜中国男足不堪一击。不仅输掉了比赛的结局,也输掉了比赛的过程,还连累对手的门将因为无事可干而感冒。
其实我们并非没有努力过,甚至做了大量的工作。世界级的后勤团队就不用多说了,还打破常规归化了艾克森、洛国富、蒋光太、费南多等外籍球员;与此同时,还为国字号球队配备世界级教练,里皮、希丁克等人先后来华执教。然而到了真正的大赛,才发现这样根本无法提升中国足球的竞争力。
为何会出现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呢?近日,荷兰名帅希丁克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自己接手国奥队的时候,很多年轻球员缺乏比赛锻炼;虽然中超已经采取了U23政策,可是大部分俱乐部并没有认真执行;令我更疑惑的是,在决定大名单人选的时候,足协只给我一份名单并指示要求在里面挑人,而我真正看中的球员却没在名单上。
希丁克的执教能力毋庸置疑,可是他依然在中国收获了自己一段失败的执教经历;没办法,中国足球并不能按常理去理解。其实不仅仅希丁克,以前很多外籍教练也有同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没有挑选球员的决策权?自己想要启用新人,总是被各方各面设置障碍?实际上,中国足球踢的并不是足球,而是人情世故;国字号球队选人,实力是次要的,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对于此事,前国脚高雷雷就多次吐槽过。而真正能够在中国打出成绩的,也就米卢蒂诺维奇。由于他知道如何平衡各方力量,如何照顾各方的利益,才会带领男足冲进2002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