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足球之所以长期上不去,原因是全方位的,槽点简直不要太多。甚至就连最基本的转会操作,都闹出过不知道多少奇葩事件。就可见一斑了:
郝海东早年破碎的留洋梦
把时间追溯到1995年,那时候的郝海东正值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巅峰,无论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都有着惊艳表现。也就是那一年,乌拉圭老牌球队佩纳罗尔前往中国进行友谊赛,被郝海东的表现所打动,向这位当时的中国头号前锋发起了邀请,希望能够得到他。
虽然乌拉圭联赛的水平远远谈不上顶级,可比起中国联赛,那还是要高明出了不少的。所以,郝海东顿时就被这份邀请所打动了,希望能够远赴重洋去乌拉圭联赛效力。
不过,那时候的郝海东如果想要留洋,远不是他本人就可以决定的,还需要他所在的八一队同意放人才行。但是,当时的球队领导显然是不愿意放郝海东留洋的,居然以他不懂西班牙语为理由,替郝海东拒绝了佩纳罗尔的邀请。
摘牌大会槽点多多
1998年的时候,中国足协也不知是受了哪国联赛的启发,居然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摘牌制度。
简单说来,所谓摘牌制度,就是哪支俱乐部如果想要出售球员,便把该球员挂牌。等足协把全部球队集中在一处,再搞一个“摘牌大会”。各支俱乐部如果对被挂牌的球员有意思,便摘掉该球员的名牌,挂到自家俱乐部处。
毋庸讳言,这种操作,纯粹就是只是俱乐部之间的交易而已,丝毫没有顾虑到球员的利益,丝毫没有考虑过球员本人是否愿意去摘牌他的球队效力,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糟糕的是,这种原本就弊病极大的摘牌大会,还黑幕频出。比如昔日李毅的摘牌闹剧就是明证,不知道激怒了多少俱乐部的负责人,章健甚至因此大闹会场,就可见一斑了。
合同到期都不能转会
早在上世纪末期,《博斯曼法案》就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足球的格局。绝大多数国家的俱乐部,无论有多么不情愿,基本上都会严格恪守《博斯曼法案》来进行操作,可中国足球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还是停留在上古时代:哪怕就是球员与球队的合同到期,球员也不能以自由身离队,其他球队若是想获得他还要支付转会费才行。
更让人觉得无语的是,在球员的合同到期之后,前东家甚至可以在不支付薪酬的情况下,让球队为自己的球队白打工。毋庸讳言,这纯粹就是一种剥削劳动力的制度,注定会引发争端的。
到了2009年的时候,合同到期的冯潇霆决定以自由之身改换门庭,投奔了远在韩国联赛的大邱FC。可他的前东家大连实德方面却愤慨不已,明确表示冯潇霆是球队的非卖品——合同到期的非卖品?这逻辑端的是旷古罕见。
至于冯潇霆为何要与老东家闹到鱼死网破也要坚持以自由身离队的原因,就更为让人玩味了。根据球员本人的说法,那时候身为国家队成员的他,工资仅仅只有3500块而已,时不时还被无故克扣。
出口转内销纯粹害国人
正是因为冯潇霆这种先驱者,中国足球才渐渐接纳了《博斯曼法案》,让球员们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可没过多久,中国足球的转会市场上很快就闹出了新乱子,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出口转内销。
简单说来,所谓出口转内销。就是经纪人们利用规则的漏洞,以极低的价格从各大俱乐部的青训营中挖走那些未满18岁的小球员,然后把他们运作去欧洲联赛,等混到资历之后,就高价卖给国内俱乐部。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种运作去欧洲联赛的操作,纯粹就只是为了镀金罢了,没有任何的实质性意义,简直就与那些欧洲野鸡大学的毕业证无异。
可就是这种对于球员能力没有丝毫实质性提高的操作,却让各大国内俱乐部大放血。就以胡睿宝为例,按照欧洲权威媒体给出的数据,这位球技远远谈不上有多出色的年轻球员,在出口转内销的操作之后,据称年收入高达350万美元。
毋庸讳言,这种操作的得益者,无非就是经纪人与球员罢了。可对于俱乐部而言,简直就是毁灭性的。长期以往,想不出还有哪家俱乐部愿意在培养新人上投入大气力了。
以上这些奇葩事件,都是发生了中国联赛的真实事件,即便就是吃瓜群众,都能感到中国足球的水有多深。可想而知,中国足球为何这么多年下来还是上不去了。就连最基本的转会操作都能弄出来一堆乱子,简直是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