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超球队给另一中超上游球队的主力替补开出了税后500万元的顶薪,但最终双方仍未谈成。
说实话,在俱乐部基本不亏损的前提下,球员拿到的工资就是合理工资,这个前提下,水平不水平的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足协没必要卡的这么死,取消限薪,按收入来,只要不亏损,球员年薪1个亿都是合理的。再加一个前提防单杠,绝对严格透明的财务审计下。再加一个前提防单杠,老板的各种注资输血不算。
球员的心理预期其实仍旧是比较高的,要知道目前的顶薪税前500万。在税后只有280万左右,而在此前,不少球员年薪都是税后2000万、税后1500万、税后1000万级别,即便他们调低了心理预期。
但是,球队的利益都保障不了,如何保障球员的利益?韩国联赛平均年薪一百多万,中超球员能在韩国踢球吗?一群风口上的猪,真以为年薪千万是凭自己的本事?
当然,市场上还是有一些优质球员。也有俱乐部愿意引进,并且给相对不错的合同,但因为限薪令,俱乐部不敢轻举妄动。
确实是这样,中超球队那些主力,真实水平也就值100万。踢的像坨屎还想拿千万年薪,这种畸形足球不如趁早死掉。
国脚,或者说能力很强的球员心理预期高也就罢了,俱乐部也愿意“特殊操作”,但情况并不这么简单。
2013年实验室拿了600多万基金,供实验室60口人干了五年,发了一百多篇论文。一个球员一年踢30场球,拿2000万。现在看来真的觉得韩国外援的性价比真高,你看任航。石柯,刘奕鸣,张修维都拿一千多万了,有金英权,朴志洙,大金子的能力吗?
球员,短时间内很难把心理预期调整到和俱乐部的心理价位一致,然后这个市场就这么冷冷清清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