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蒂诺维奇又来中国了。
已经年逾古稀的米卢这次是来参加2002年世界杯纪念活动的,当年参加过韩日世界杯和参加过2001年十强赛的很多国足球员也来了不少,范志毅、宿茂臻、孙继海、马明宇等多位昔日国足大佬和米卢一起把酒言欢,共同纪念当年的辉煌。
这次世界杯出线纪念活动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足这么多次冲击世界杯,只有2001年十强赛成功了?到底有什么秘籍?
在笔者看来,2001年十强赛国足之所以能够出线,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条:自身很强,对手变弱,心态放松。
一、自己很强
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史上最强阵容是哪支队?普遍认为是1997年十强赛那支国家队。
2001年参加十强赛的国家队实力比1997年那届要稍微弱一些,但并不明显,因为几个核心球员都在,而且这还是几位核心球员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机会,他们都比较珍惜,队内核心球员比较团结,其他队员更不会有什么幺蛾子。
2001年国家队对比97年国家队主要弱在几位核心球员的年龄大了一些,补充的几位新人如曲波等人的经验不够丰富,而在守门员位置上江津取代区楚良则可以看成是加强,毕竟区楚良对高球的控制存在短板。
综合来看,如果完美国足是一百分的话,1997年国家队的实力可以打到九十分,2001年国家队的实力至少可以在八十分左右。
二、对手变弱
先驳斥一个观点,2002年世界杯能出线是因为日韩不参加十强赛。
这个观点很片面,因为日韩确实不参加预选赛,但他们直接带走了两个出线名额,等于出线名额变少了,只剩下2.5个,10支球队争夺4.5个名额和10支球队争夺2.5个名额,哪个出线的概率更大?
但是,日韩不参加十强赛也确实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国足十强赛的对手整体变弱了。
实际上,如果1997年国家队能和日韩国家队分在一组的话,那出线的概率反而比和伊朗、沙特分在一组大一些,因为1997年的伊朗也是他们史上最强国家队,这支球队曾在1996年亚洲杯上疯狂屠戮了韩国队。而且那一年的日本队水平也没2002年那么高。
因为2002年举办世界杯的缘故,日韩两国都对国家队进行了疯狂加强。其实力远比1997年更为强大,世界杯上的表现足以说明,韩国即使没有黑哨帮忙也是世界杯十六强的实力,日本则是凭本事赢球,他们都比1998年那支国家队强大很多。
对比之下,2001年十强赛的伊朗和沙特反而比1997年变弱了。
日韩带走了两个出线名额,同时也给国足带走了两个最强潜在对手,2001年的伊朗沙特比1997年的伊朗沙特都明显弱了不少,看看沙特在2002年世界杯上的惨状就知道了。
当然,更牛的是,2001年十强赛国家队通过张吉龙的“上帝之手”抽签连伊朗和沙特都避开了,只剩下同样实力下滑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卡塔尔等队。
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这支球队在九十年代时之所以两胜国足。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队中有一些前苏联留下的国脚,比如进球犹如幽灵一样的什克维林,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前苏联也是欧洲强队,2001年的乌兹别克斯坦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对手变弱,当然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出线条件。
三、心态放松
问题来了,如果1997年国家队的实力更强,为什么在十强赛上会输那么惨呢?
实际上,1997年国家队的出线形势一直不算差,两次惨败给伊朗并不算灾难,当时的伊朗很强,阿里代伊、巴盖里、阿齐兹能屠戮韩国队,再加上横空出世的马达维基亚,输给他们很正常,就是主场输得憋屈一些,客场输得难看了一些罢了。
倒数第三场国足主场输给卡塔尔后,很多人都认为彻底没戏了,结果倒数第二场客场对沙特居然来了一个保平争胜战术,还踢丢了一个点球,如果那场赢了,再加上最后一场面对已经被淘汰的科威特,那国足就出线了。
说白了,1997年国家队主要还是输给了心态,一场球的输赢造成的波动太大,主教练戚务生本身执教水平不差,后来带云南红塔就很有表现,但他自己的心态都紧绷到随时崩溃,可想而知队员们的心态会变成什么样。
包括当时的媒体和球迷心态也都不正常,输一场就觉得天塌了,从教练到球员甚至队医挨个指责挨个骂,赢一场就立刻激动到难以控制,据说主场赢沙特之后,赛场外跪倒一片球迷,感动确实感动,但这种做法无疑给国家队带去了非常大的压力。
国家队和球迷之间心态崩溃的最大案例就是主场对卡塔尔,上半场踢得顺风顺水,就因为李铁传球失误次数比较多,全场球迷高喊“换李铁”,结果戚务生还真就听了,上半场就把中场防守大闸李铁换下,直接造成中场防守失控。
按球迷的骂声换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家队和球迷的心态有多差,球迷不能忍受球员几次传球失误,国家队又承担不起球迷的骂声。
反观2001年国家队,米卢如果从战术上讲其实真不算啥优秀教练。他在战术上的执教水平比霍顿差了两个阿里汉的距离,但米卢有两个强项,一个是临场指挥,比霍顿强了两个半阿里汉的水平,另一个是调整队员心态,比戚务生高出了十八个徐根宝的水平。
2001年国家队也被球迷和媒体骂过,甚至连米卢的私生活也被拿来说事,但米卢从来不搭理这些声音,他对球员的心态调整更是一绝,“态度决定一切”直接把一些资深球员都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当然米卢之所以这么牛,背后有足协的全力支持,一切都听米卢的,彻底放权,米卢大概是国足有史以来话语权最强的主教练,包括前面的施拉普纳、霍顿以及后面的阿里汉、杜伊,都没有得到像他那么好的执教氛围。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戚务生在1997年能享受“一切都听戚务生的”这种待遇,估计他的心态也不会崩溃到按球迷的骂声换人,戚务生当然可以只承担他该负的责任,因为他没有得到该有的支持。
如果1997年国家队面临的整体氛围不是那么紧绷,如果主教练也能得到从上到下的全力支持,即使对手实力更强,出线也不是太大问题。
综合来看,在自身实力很强,对手水平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放松的心态才是2001年国家队冲出亚洲的最大因素,这中间米卢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足协对米卢的彻底放权也很关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多么深刻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