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曼城创队史纪录首夺欧冠,全世界一片欢呼。
当你站在了世界之巅,往往看到的就是一片赞叹。反过来,如果曼城折戟欧冠,那可能会是一片骂声,土豪队的名字永远也摆脱不了。
你花钱了嘛,理所当然就该赢,输了,就说明你这钱花得不值,败给了名声,辜负了期望。不做王者就是垃圾,这种观点虽然极端,却很现实。
回顾曼城队史,建队近140年,1904年首夺足总杯冠军,不可谓历史不悠久。
在英超,曼城绝对算不上豪门,除了上世纪60年代曾辉煌过一段,大部分时间都沉寂于平庸,甚至一度曾降级至英格兰第三级联赛。
曼联重返英超顶级联赛是新千年以后的事了。
这样一支球队,冲着冠发起冲刺,看上去似乎有些疯狂,但在今天,这个目标兑现了。
看蓝月亮的操作。
2009/10赛季,拿到大财团注资的曼城在转会市场重开后大肆收购,花了超过一亿英镑买入维拉队长加雷斯·巴里,纽卡斯尔门将谢伊·吉文,布莱克本前锋罗克·圣克鲁斯,埃弗顿后防乔莱昂·莱斯科特,以及自由身的西尔维尼奥。
2010/11赛季,曼城继续大手笔收购。从巴萨买入科特迪瓦后腰亚亚·图雷,从瓦伦西亚购入西班牙小天王大卫·席尔瓦,从拉齐奥购入塞尔维亚左后卫亚历山大·科拉罗夫,从国际米兰购入意大利天才马里奥·巴洛特利,从阿斯顿维拉购入英格兰中场詹姆斯·米尔纳以及从沃尔夫斯堡购入2008/09赛季德甲联赛最佳射手埃丁·哲科。
一顿操作猛如虎,2010/11赛季是收获的季节。
曼城在英超以创队史的71分位列第三,拿到足总杯冠军,终结35年无冠史。
此外,38轮比赛取得21场胜利创造球队在英超的最高胜率;拿到全部57分主场积分中的43分创造队史最佳英超主场战绩;仅丢33球的防守数据与切尔西并列联盟第一;42年来首次拿到欧冠入场券......
也许这些,还不足以进入全世界球迷的关注范围。但它是成长,野蛮生长。
2016年是一个曼城人难忘的夏天,瓜迪奥拉加盟曼城出任球队主教练。
同时,在转会窗口期,曼城一口气签下门将布拉沃、后卫斯通斯、京多安、津琴科、前锋萨内、热苏斯。这个赛季曼城取得23胜9平败的战绩,拿到英超第三名。
好像没啥变化,看转过来的2017/18赛季,曼城一波18连胜将英超第二名的曼联甩出15分之外,赛季结束前五轮,曼城已经毫无悬念地斩获当赛季英超联赛冠军。
2022年夏天,曼城又是大手笔。这次先是卖卖卖,一口气送走拉希姆·斯特林、加布里埃尔·热苏斯、费尔南迪尼奥、津琴科、佩德罗·波罗、板仓滉、阿里亚内特·穆里奇,7位球员,然后是买卖,买买买,一口气签下前锋埃尔林·哈兰德、胡利安·阿尔瓦雷斯、中场卡尔文·菲利普斯、后卫塞尔希奥·戈麦斯、阿坎吉5位球员。
赛季大换血,在英格兰社区盾杯中不敌利物浦仅获亚军。但在欧冠赛场却提前两轮出线晋级16强,这个赛季结束,先是战胜曼联夺下足总杯冠军,接着提前三轮问鼎英超冠军,豪取联赛三连冠,最后又于今晨1:0小胜国米夺得队史欧冠首冠。
一路走来,曼联的成功和操作息息相关。
做一件事,先做计划,这个计划必须要具有可行性,后去执行,执行中要朝着既定目标找资源,不断强化资源,根据目标调整优化计划直到实现目标。
曼城的成功对国足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这么多年,国足一直在喊冲出亚洲,口号震天响,但行动上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真实现了目标,那真的是不可思议。
踢足球就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阵容,要有足够好的球员;;另一个是教练,这两样齐全才能支撑好的成绩,再加上良好的融合,想不成功都难。
国足这些年踢得这么烂,甚至越踢越差,根本症结在于:把希望寄托于一群本就无法达成目标的球员身上,再用劲,再请好的教练也没用。
缺乏培养体系,弱化选拔体系,最后出来的结果怎么可能会好?
在足球领域,对于欧洲球员,亚洲球员可能确实没太多优势。但同样是东亚球员的日韩为什么踢得就这么好,这么稳定?
上世界七八十年代,可以找理由说球员的营养跟不上,如今呢?
没有选出最拔尖的人才,没有建立最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