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泰达和江苏苏宁先后消失的日子里,我在微博上写了一条抖机灵的段子。
喊了这么久百年俱乐部,结果百年了的俱乐部越来越多。
而标题里讲的这个「百年」,是说前者这个正经的「百年」——我们距离百年职业俱乐部的诞生,还有多少年?
如果做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那么从1994年职业化算起,2021赛季是第27年。而27年前的三级联赛共31支球队,在27年后留下的。只剩下了这么8支:
广州太阳神(广州吉利、广州日之泉、广州医药、广州恒大、广州队)
上海申花(上海申花SVA、上海申花联盛、上海绿地申花、上海申花)
山东泰山(山东济南泰山、济南泰山将军、山东鲁能泰山、山东泰山)
北京国安(北京中赫国安、?)
沈阳六药(沈阳海狮、沈阳金德、长沙金德、深圳凤凰、广州富力、广州城)
青岛海牛(青岛中能、青岛海牛)
河南建业(河南嵩山龙门)
深圳队(深圳平安、深圳健力宝、深圳红钻、深圳佳兆业、深圳队)
大连铁路(大连毅腾、鞍山毅腾、哈尔滨毅腾、烟台毅腾、浙江毅腾)
还有两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这9支队中,还有2支球队官方并不认可26年的历史;余下的23支队里,有6支是在过去短短3年里消失的。
所以,余下承认26年历史的这7支队,算是迈过了百年俱乐部四分之一的历程。但在这个中国足球的寒冬里,他们距离百年俱乐部还有多远?
这个问题上,怪罪足协和体育总局这样的行政部门是一个安全且不会有太多争议的选择。
事实上,不仅是足球,中国的整个体育事业一度在一条歪了的路上越走越远:作为和文化并列的体育,原本应该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却长期以来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与面子工程,对于体育行政部门来说仅剩下竞技体育成绩这一项考核指标。
于是,体育总局只在乎奥运金牌,中国足协只在乎国家队和各级国字号,各省市体育局在乎的则是全运会的奖牌数和出自本省市的奥运选手。
长期以来的唯成绩论,在足球领域导致了国家队优先,作为基础和根本的联赛屡屡为国家队让路。
如果大家还记得,2017年开始的U23政策、外援缩减又恢复、亚外的取消、调节费和对俱乐部「盈利」的认定,一系列反复横跳又非常复杂的政策,加上每年为了国家队夸张的超长集训让路而长期休战的联赛,成为了中国足协价值观的最好写照:除了国家队,什么都不重要。
而这样只要成绩的价值观,在中国更广泛的体育事业上也同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恶果:
人才培养局限在小圈子里,导致体育运动员普遍难以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大部分在体校、专业队接受训练的小运动员在被淘汰后既难以跟上正常的文化教育节奏,也缺少谋生技能——这也间接导致了不少专业运动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搞体育」在传统的学校中被污名化;
几乎所有大型球类项目、集体项目以及在世界范围内职业化与市场化程度高、参与人数多的项目都难以形成竞争力,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和游泳之外几乎所有强势项目在国内参与人数都寥寥无几,且都是依靠大量的高强度训练积累获得水平上的提升;
省市将全运奖牌作为第一目标,在经济发达的省市愿意接受专业训练的孩子数量愈发减少的情况下,预算充足的地方选择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到优秀体育苗子的引进上,导致青训工作的实际规模愈发减少,哪怕在唯金牌论的价值判断下都出现了水平下滑,16年里约奥运会上金牌数被英国超过。
当然,里约奥运的失败也成为了一个契机,成为了体育事业重新定位和明确方向的契机。除了经常被提及的「体教融合」之外,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让竞技体育的青训培养工作回归国民教育体系,也成为了行政部门关心的焦点。
无论对于足球还是更广泛的体育事业来说,成绩都应该是做对了一切事情之后顺其自然的结果,而非所有工作的直接目标。
所以,尽管金元足球饱受非议,但最近两三年里,靠着当初金元足球带动着开始踢球的一批孩子,校园足球成为了校园体育的突破口,也成为了足球青训的又一条道路。希望这一波足球热带来的热情的孩子与家长们,不会在限薪愈发严厉、联赛愈发不稳定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面前望而却步。
人才的培养是一方面,也肯定是传承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最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则是俱乐部本身运营球队、运营球迷群体的能力。而后一种能力,则在金元足球的浪潮之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当广州恒大、天津权健、河北华夏幸福、上海上港集团、江苏苏宁易购先后涌入市场,高转会费和高工资的大牌球星纷至沓来的时候,这几支球队在球迷社群运营上几乎都是不及格。
有在官方活动上堂而皇之地用没有耐克标识的假球衣的,有将没有耐克标识的球衣作为「官方正品」助威服发给球迷的,有拉着集团员工和企业客户进场看球充场面的……而实际上,大牌球星的到来,是俱乐部培养球迷消费习惯和看球习惯的最好机会,却被他们一一错过。
所以,当这五支当初最凶悍的金元足球队里,一支缩减投入、一支省内迁移在即、两支消失,只余下一支靠着极为强悍的国资和行政背景的球队还在呼风唤雨时,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把锅全部甩给中国足协,是一种简单但不负责任的做法。
毕竟,在中超大时代这么些年后,居然还有球队的官方正品球衣在正规渠道中难以觅得,实在是稀奇事。当然,中超统一打包的赞助合同,和耐克统一的球衣高定价,也难辞其咎。
另一方面,则是人才培养的选择上。
恒大进入中超后,尽管在囤积国脚导致许多当打之年的国内一线球员长期枯坐冷板凳方面饱受诟病,但客观上依旧带来了青训和校园足球的极大回暖。目前12-16岁年龄段踢球的孩子数量相当可观,如果能继续延续热度的话,这一波金元足球或许能成为一大转折点。
然而,有些每年几十亿投入只为拼得一座冠军的球队,却依旧拒绝自己选材做青训,依旧在梯队建设上全靠成建制地收购当地知名青训俱乐部的梯队,白白浪费了近5-10年来当地基层和社会培训里的优质教练与苗子产出。
毕竟,对于现在的不少俱乐部来说,青训只是准入标准的要求,球迷只是填充看台的装饰——和行政部门一样,当成绩成为了唯一的指标时,是没有办法把体育这项事业做好的。
一家怎样的俱乐部能够生存百年而不消亡?放眼欧洲,职业俱乐部无一不是以足球这项属于工人阶级的运动深入城市,深入社区。而球迷,也同样愿意为一家和自己出生在同一个地方的俱乐部付出一切。
所以,中国足球距离百年俱乐部,还缺少些什么?
我看呐,一方面缺一个不止想着国家队成绩而真正在乎这项运动的足协,另一方面还缺每一家不止在乎「政绩」而愿意在城市和社区扎根的俱乐部。